3)第516章 实验方案设计_我能提取副作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发现某款药物有意料之外的镇定效果,然后就直接给病人用了,惊喜地发现效果竟然出奇得好,病人吃了不哭也不闹了。

  接下来,异丙嗪的这款精神科的“青霉素”诞生了,拯救了无数精神病患者,使其免于前额叶切除术的悲惨命运。

  按照卫康的想法,如果直接选择最难的方案,比如治疗冠心病,得花上三五年,才获得足够的临床数据上市。

  然后再跟其他立竿见影的降血脂类药物一对比,效果很慢,治疗时间很长,根本没有竞争力。

  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惨痛的案例。

  上世纪70年代,普罗布考作为FDA唯一认证的抗氧化药物上市,主要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心病,属于一种抗氧化降脂药。

  但由于同期他汀类药物的兴起,降血脂机制更清晰,药效更明确,治疗效果更好。

  使医学界对抗动脉硬化治疗的焦点转向这类药物,普罗布考迅速失势,销售额大降,在专利到期后,由于利润太低,从而向FDA提出了主动退市。

  这就是一款没有找准定位,发掘自己优势的药物悲剧,作为抗氧化药物,选择治疗冠心病,在与降脂药物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沦落到退市的结局。

  卫康可不想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药物身上。

  连号称可用于临床的最强氧化剂都已经在心脏病的治疗上遭遇了滑铁卢,他自然不会头铁,选择硬刚那几个最难的慢性疾病。

  他决定剑走偏锋,从最简单的做起,先上市再说。

  为了达成这一结果,理想的实验目标,应该拥有最重要的指标——死亡率和特定疾病发生率。

  也就是说如果不用药的话,死亡率比较高。

  但是用了药,能极大降低死亡率。

  这样一对比,别说药监局的人了,就是路人也知道哪个药好。

  至于特定疾病发生率就更好理解了。

  主要是指体内自由基水平不同情况下,某特定疾病的发生几率。

  只有满足这两个指标,才能对试验数据进行评估,获得有说服力的数据。

  “决定了,就选择这个病症。”

  卫康终于下定了决心,做出了选择。

  “急性放射病,这个病还没有非常对症的药物,患者死亡率非常高。”

  “这个病的病因很明确,人体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疾病,而放射损伤效应的主要机制就是自由基损伤,只要解决这个问题,患者自然会康复。”

  “各种研究表示,分子的辐射分解是产生自由基的主要原因,自由基不仅在急性放射病的伤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痊愈后的放射病期内会继续造成组织损伤。”

  “活性氧的连锁反应则会导致生物分子的氧化损伤,引发放射早期效应和纤维化等放射后效应。”

  “因此阻断活性氧的产生,同时清除已

  请收藏:https://m.zsd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